據(jù)《北京青年報》8月6日報道,近日,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印發(fā)通知,要求各地區(qū)各部門各單位把清理整治奢華浪費建設納入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范圍,進行全面清理。記者在部分地區(qū)調(diào)研了解到,一些地方政府一邊是財力有限、民生資金缺乏,債務壓力大,一邊卻“拍腦袋”決策,甚至打著“改善民生”的旗號建設形象工程、奢華工程、浪費工程,引起當?shù)厝罕姷臉O大不滿。
無論是國家級重點扶貧縣的房縣投資8000萬元的會議中心,還是投資7000萬元的柳宗元銅像,除卻投資巨大給當?shù)刎斦斐删薮髩毫χ,沒有實際用途也是大家對這些形象工程極為反感的重要原因。
所謂形象工程,本意是為美化城市形象而建設的工程,其出發(fā)點應該是為了公共的利益。然而,現(xiàn)實中更多的情況是,大量所謂形象工程不僅沒能為城市“長臉”,還毀壞了城市形象。
在大力倡導“以人為本”的當下,城市建設也應該本著為人服務的原則開展。無論城市是貧困還是先進,都要全力滿足城市中人的需求。清廉高效的政務環(huán)境建設,健康可持續(xù)的經(jīng)濟發(fā)展,方便快捷功能完善的基礎設施,這些內(nèi)在的核心才能真正提升一座城市的形象。提升城市魅力,絕不是幾個勞民傷財?shù)摹靶蜗蠊こ獭蹦軌蛲瓿傻娜蝿铡?/p>
更深層次說,往往那些大興土木的“形象工程”,都會滋生權力腐敗、權錢交易。近年來查處的案件中,不少貪官都與城市的大拆大建有關,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。
因此筆者認為,在加強監(jiān)管、完善項目績效審核的同時,還應該在思想上,讓廣大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,從根源上遏制工程腐敗。對于那些已經(jīng)開建的奢華工程,叫停問責的同時,還要進一步探索市場機制,將浪費降到最低,讓已經(jīng)投入建設的各個建筑最大程度發(fā)揮它應有的作用。
稿源:荊楚網(wǎng)
(來源:荊楚網(wǎng)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