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逢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,人民日報刊發(fā)紀念文章《一次回望,一生難忘》,文中有這樣一段話:他是一個務實的人,他清晰地知道自家的糧倉里有幾斗米,自己的箭匣里有幾根箭,他不說過頭話,他腳踏祖國的大地,他認認真真地數(shù)櫻桃,他不做好高騖遠的事。
“言之非難,行之為難。故賢者處實而效功,亦非徒陳空文而已”。務實,短短兩個字,做到的人卻并不多,尤其隨著職位越走越高,職權越來越大,迷失了,徘徊了,找不到方向的,大有人在。在鄧小平同志拿著零食盒為孩子分糖、分餅干時,曾幽默地感嘆一聲:我呀,就這么點權力。讓人震撼,更為之折服,是一種云淡風輕,更是一種自知。務實,是對自身能力的評估,更是家風傳承。將務實作為座右銘,切實付諸工作和生活中,就是對偉人最好的紀念。
務實之于工作,是對手中活的責任,是對百姓言的耐心!岸勚蝗缒恳娭恳娭蝗缱阚`之”。干部手握人民賦予的權力,甚至掌握著一個地區(qū)的發(fā)展規(guī)劃,履責的關鍵就在于“務實”,清楚地知道本地的優(yōu)劣,該種樹的種樹,該開發(fā)的開發(fā),而絕不是脫離實際,異想天開,最終“水土不服”,耗費物力,一事無成。務實工作,就是要立足實際,腳踏實地,認認真真的“掃一屋”,不自卑,更不自傲。
務實之于生活,是對親人的距離,是對子女的示范。宋代著名的歷史學家司馬光為專心寫作《資治通鑒 》,他恐怕睡得過久,耽誤工作,特制做一個圓木“警枕”,不讓自己睡穩(wěn)。務實又豈非警枕?對親人不“照顧”,不違規(guī)提拔,保持工作上的距離,讓他們用自己的能力獲得提升,也是一種務實。清廉為官,有所作為,耳濡目染,鍛造家風,何嘗不是對親人的負責?
改革的藍圖也是一筆筆的勾勒,我們經(jīng)常唱《春天的故事》,唱“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”,其實,在“畫圈”之前,這位老人的心里早已有最初的綠色了。每個人的藍圖都是腳下一個個務實的腳印證明的,務實工作,務實生活,就是對偉人最好的紀念,也是對人民、對自身最大的負責。